close

壹、書名肅清之門

貳、關鍵字恐怖/懸疑/校園/人性/受害者與加害者

參、種類小說

肆、類型恐怖懸疑推理

伍、內容大意

在學校擔任極惡學生組成3D班的導師近藤亞矢子,平常被學生欺負、輕視,是個沒什麼存在感的人,卻在畢業典禮前夕,綁架全班同學,佔領教室,使得畢業典禮前二十四小時變成殘酷的末日審判。

她一一舉出學生所犯下的重大惡行,以剷除社會害蟲為名,予以「緊急處置」。對於企圖反抗的學生,也毫不留情地以死刑處決。
接著,她向這些學生的父母要求高額贖金,並透過電視台的實況轉播說出自己失去愛女的悲痛,然後以這筆贖金為懸賞,要求全國人民交出害死她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兒的飆車族,死活不拘!於隔日十一點四十五分帶至學校,因而引起各地的一股熱潮。

為此東京警方派出精銳部隊,企圖搶救人質,卻毎一步驟都被亞矢子洞悉,被她玩弄於股掌之上,死傷連連。

陸、比較

 

 

大逃殺

肅清之門

器物

霰彈槍手榴彈、十字弓槍、斧頭、彎刀、防彈衣、繩索、各式手槍……

求生刀、馬卡洛夫、地雷、炸彈、貝雷塔

制度

高壓專斷的國家體制

法律

思想

  1.  諷刺日本社會的文憑主義、學歷至上的偏差價值觀
  2. 勝利者與失敗者的迷思
  3. 家庭生活與教育系統的重要缺失
  1. 道德界線的模糊
  2. 被害者與加害者的迷思
  3. 家庭生活與教育系統的重要缺失

範圍

島嶼

教室

參與者

全班同學

全班同學

縮影

社會的縮影

犯罪的縮影

 


*共通點:

1.受壓制

《大逃殺》受高壓極權統治,男女主角從遊戲中掙脫,展開逃亡。

《肅清之門》女主角拋開法律的束縛,依自己的規則實行心中正義,最後身雖死,但心卻自由了。

2.測試人性

《大逃殺》「唯有一人能存活」的遊戲規則激發出人類的原始本能,青春的冷漠與熱情、疏離與契合、殘暴與善良、虛偽與坦承、醜惡與唯美,都坦率地印證在這場遊戲的人性試煉戰場。

《肅清之門》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導師亞矢子提供一個機會,讓沒有湊足贖金的父母,以自己的性命換取孩子的,卻沒有任何一對父母挺出身來。

3.信任

《大逃殺》最後逃脫的男女主角之所以能成功,便是基於對川田章吾的信任;在一幕「燈塔」中,以內海幸枝為首的少女六人小組,表面上裝得相安無事,背地裡卻彼此猜忌,原本她們組織起來的陣仗已足以自保,卻因為不信任而導致互相殘殺。

《肅清之門》中,亞矢子要每個人監視自己前後左右的同學,用連坐法激長彼此心中的猜忌;她還利用時間的微妙差異,玩弄離間掉警方與家屬間的互信。

 

柒、心得(認同與否) 

  看過《大逃殺》這本書的人,也許腦袋瓜曾有過和我一樣揣度:如果這個遊戲出現在我班上……,我會……。既晴也在書中提到《蒼蠅王》裡那顆豬頭所指陳的「人類筋脈中的狂暴性與汙穢物」,亦即佛洛伊德所謂的「破壞本能」,在高張的情緒壓力下,我想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是否能保持理性。那為什麼七原秋也、中川典子能信任川田章吾?我想是因為章吾他給了「大家可以一起逃出去」這個堅定的信念;相較起原本就熟識的燈塔六人組,除了內部矛盾,到最後彼此猜忌、互相殘殺,就是因為她們沒有想出破解遊戲的方法,心中可能懷抱著「早晚還是得分出高下」的想法。而這本書受到熱烈迴響的原因,或許是作者將我們心中壓抑的、小小的黑暗之地,無限放大地爆發出來吧!

  《肅清之門》強調受害者與加害者的矛盾。我們觀眾多以眼淚多寡來認定誰是受害者,以哀痛程度高低來評斷誰有權施暴。這樣的我們,甚至可能成為新的加害者而不自知,我覺得現在的媒體資訊實在過於氾濫而又不盡確實,他們常引導觀眾走入一個情境。沒錯!是該揭露社會中不義的現象,但人肉搜索,以主持正義為名的大眾難道不是新的加害者?在此也深深反省自己不該只是被動接受資訊,以後在接收新聞時,我會多聽、多看、多想想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雲成章 的頭像
    雲成章

    雲成章小品

    雲成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