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.本片的18個短劇中,你認為最具極短篇效果的故事為何?為什麼?

巴士底〈十二區〉 Bastille

  中年男子對目前的婚姻生活感到相當厭煩,從太太的表情、做的菜、到穿的紅外套……樣樣都不想再忍受。原本打算離婚的丈夫,卻在拿到妻子的癌症診斷書後,態度竟然一百八十度大轉變,他徹底與情人分手,有責任感地負擔起照顧妻子的責任,陪她走完人生最後一段旅程。沒想到,在這段時間,他又再一次愛上妻子。直妻子過世,每在街頭看到身穿紅色大衣的女子,眼光不由自己的停駐、留連。愛的印記,讓紅色大衣在他心中有了不同的分量。

  這篇的眼在於「妻子罹癌」,沒有這張診斷書,他們早已離婚,也不會有後續的發展。若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,那麼也許是因為面臨死亡,丈夫才會對妻子心軟吧!如果非得用殘餘的生命才能喚起一個人的愛,豈不悲哉?

 

2.本片的18個短劇中,你認為最具諷刺性(irony)的故事為何?為什麼?

遠離十六區〈十六區〉 Loin du 16e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看似平實的畫面,卻蘊含深深的無奈。年輕的少婦大清早起,把自己的孩子託人照顧,孩子哭了,她微笑地用輕柔的歌聲哄著,孩子不哭了,她悄然轉身離去。轉了好幾班車,走了好多路,少婦前往高級住宅區當保母,看顧的嬰兒哭了,少婦唱著相同旋律,臉上卻失卻笑容,目光似乎望著自己孩子的方向。

  少婦為了經濟壓力,幫人帶孩子;而貴婦需要生活品質,也理所當然地將小孩交給保母來帶。一樣母親,卻是兩種心情。透過保母哄憐兩個寶寶的一轍手法,點出階級與貧富差異,更諷刺的是,無論有錢或沒錢的母親,竟都無法照顧自己的孩子。

十六區通常被視為巴黎最富裕的部分,所以其實標題就暗示了階級差異。

 

3.本片的18個短劇中,你認為最具啟發性(edification)的故事為何?為什麼?

艾菲爾鐵塔〈第七區〉Tour Eiffe

  開場白,一位戴著大眼鏡、背著大書包的小男孩對鏡頭自我介紹,說他父母是在監獄中認識的。接著,鏡頭帶到孤獨男丑身上,他演著典型的法國默劇,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熱情與幽默,可惜沒人理解他。在警局的他正覺得心灰意冷,卻意外與女丑角相遇,剎那間, 天雷勾動地火­­……於是乎他所有不被世界理解的語言,找到了知音。雖然影片最後,可愛男孩依然被他的同學欺負推倒在地,然而當他爬起時,他的小丑父母用默劇手法彷彿無言地告訴他:笑著看世界,世界也會對你微笑。這時候,先前用默劇手法看不到的車子、小貓剎那間躍上銀幕。

  這部短片讓我看到默劇魅力所在,真摯的情感、豐富的想像,比語言更真實,更富張力。短片充滿知足常樂的溫馨感,從中我領悟到,每個人都有自己看世界的角度、有表達熱情與幽默的方式,雖然常常得孤芳自賞,只要秉持丑角的樂天開朗,世界這麼大,總會遇到對的人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雲成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